2008年12月26日

為何要搶救(一):松興窯業「川竹窯」的文化價值

◎創辦人為國寶級陶藝前輩蔡川竹

蔡川竹為台灣最早榮獲陶藝大獎的前輩,其研究窯變「鈞釉」成就斐然,亦是台灣釉藥的先驅者。他一生配釉、蓋窯、燒窯的經驗豐富,堪稱國寶級大師,川竹窯即時蔡川竹老先生所親自設計、監造,彌足珍貴。

◎蔡川竹在「窯變鈞釉」研究上有卓越成就

窯變「鈞釉」在中國早期十分珍貴,因釉藥配方十分神秘、燒成技術十分困難,蔡川竹的鈞釉成就,在當時可以說超越了中國傳統神秘的鈞釉表現,因為在那個時代,窯變被視為非人力所能控制的獨特產物,蔡川竹不但研究岀釉藥配方,研究出燒成控制的方法,也在銅紅、銅綠的表現上創新一格。

窯廠大門柱上曾經樹立兩支銅紅銅綠花瓶,以及宗祠的龍柱、欄杆,都是蔡川竹研究鈞釉的心血結晶,也是「松興窯業」珍貴的文化財,可惜日前已經拆除。

◎四角窯代表著台灣窯種邁向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台灣的陶瓷工業,突飛猛進的重要關鍵

自從日治時代引進,台灣的陶瓷發展正式走向「工業化」的方向,四方窯早期生產的耐火磚、碗盤等產品,為台灣陶瓷工業奠定重要的基礎。鶯歌早期也靠著四角窯發跡,如今卻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傳統四角窯;因此,「川竹古窯」的完整性可以說是十分難得。

--------------------------------------------------------------------------------------------------
附錄:台灣四角窯的歷史與松興窯業

明治四十四年(1911),日本人松本龜太郎於新北投築窯設廠,當時所使用的窯爐就是「四角窯」,受此影響,北投、艋舺、松山和鶯歌的陶瓷產業突飛猛進,不過,這些傳統四角窯連鶯歌也找不到了。

四角窯最大的特色在於火路屬於「全倒焰型」,燃燒室設在兩側,火焰由燃燒室上升至窯頂,由於排煙孔往下逆向而走,竄燒到地下煙道,使火焰的流展更加均勻。

雖然中國早在宋代就有這種窯種,不過技術失傳,連中國和日本近代的全倒焰窯燒造技術,也都是從德國引進的,在歐洲的全倒焰窯有方型也有圓型,因為倒焰需要較強的抽氣,所以煙囪都比較高大。

台灣的四角窯,顧名思義皆是採方形結構,不管是在蓋築技術、燒成溫度以及燒成技術各方面都已經具備了現代工業的雛形,因此,它的引進,可說是台灣陶瓷產業走向現代化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苗栗地區的四角窯則是在1942年,由日資工廠「拓南窯業株式會社」(今台電大樓位置)率先引用,當時號稱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窯廠,光是新式的四角窯就蓋了六座,每座都高達一丈以上,而且每座窯爐都有八個燃燒室。平均一個窯便有兩三百支陶管的產量,此外還生產耐火材料、碗盤。

光復後「拓南窯業」被工礦公司接收,後來改名為「台灣窯業」,不過「拓南」的四角窯燒造技術,日後也影響到苗栗地區的窯爐發展,曾由徐成玉、李金漢等人改良,雙層地下煙路四角窯,燒成率有99%1,這對當時的窯爐而言,算是相當成功的設計。「福星」、「振興」、「竹南窯業」、「永松」等窯廠用來燒製酒甕。

四角窯對於苗栗陶瓷產業有很大的貢獻,如今只剩「松興窯業」,現今的窯主蔡進權為了紀念阿公,將窯命名為「川竹古窯」,讓苗栗現存的四角窯多一份人文情懷。

談到「松興窯業」就必須先認識它的創辦人──蔡川竹先生。

蔡川竹,台北松山人,生於西元1907年,父親經營稻米生意,後來因結識兩位從福州來台的製陶師傅,而決定開設窯廠,生產建築用的日本黑瓦、水管、水缸等器物,這便是蔡川竹接觸到陶瓷業的開始。

蔡川竹還研發「川竹式」琉璃瓦,在每塊瓦上都有兩個卡槽,瓦片蓋上去之後,彼此會互相扣住,不致因自然外力而脫落,至今還為人所津津樂道。由於當時所生產的瓦片上印有「台北(蔡)松山」的字樣,因此後來業界稱蔡川竹為「松山蔡」。

他三十歲後獨自創立陶瓷廠,取名為「松興窯業公司」,這家工廠的成立也是他陶藝生涯中重要的里程碑。這些特殊的琉璃瓦還遠從松山搬來,一塊塊蓋在窯廠屋頂,12月17日因文化局不願保護,而毀在怪手底下。

在生產琉璃瓦的期間,蔡川竹對於釉藥中的「銅」元素,奇妙的變化產生無比的興趣,因而請教當時日本中央研究所工業部技師松井七郎,松井先生正進行高溫青瓷的實驗,蔡川竹突發奇想地將加上「銅」,結果燒出意想不到的「辰砂釉」效果;從此他就一頭栽進有如彩虹寶石般的「鈞釉」世界。經過十幾年的學習與萃煉,在釉藥、建窯、燒窯領域不斷的實驗與鑽研,累積了豐富的心得和成就。

昭和十一年(1936),蔡川竹以一件鈞釉的水牛塑像,獲得日本美術協會第一百回展覽會的入選獎;兩年後,又以一件「三合院式煙灰缸」獲得台北工商展覽會的優良賞。據說當時日本國內如有舉辦美術展覽,那些來台灣徵選作品的審查委員,都會順道至他的窯場參觀,並且鼓勵他要將作品送至日本參展。昭和十年,為歡迎日本陶瓷界權威人士大森光彥來台北指導的陶業座談會中,出席人員只有蔡川竹一個台灣人代表,可見他在當時台灣陶業界的重要地位。

蔡川竹所研究的釉藥以鈞釉窯變為主,屬銅發色釉系。許多學者皆視他為台灣第一位陶藝家,認為其成就可與活躍於台灣陶藝界的林葆家先生相比。後世評論家則稱譽他的作品「絢麗之中不失沉穩,實用之中兼具內涵」,可見蔡川竹不僅在台灣的陶瓷產業方面有卓越的貢獻,同時在藝術成就上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後來因為松山機場和民生社區的開發,「松興窯業」被迫遷廠。民國五十九年蔡川竹將工廠遷移到目前所在的後龍鎮校椅里,以生產紅瓦花盆賺錢來支持他的釉藥研究。他之所以選擇此地,是因為這裡有陶礦,原料對陶瓷工廠來說非常重要,而且當時這裡有一座磚瓦廠要出讓,工廠遷建,只要將原有的廠房作部分整建就可以了。

「松興窯業」當時所生產的的產品除了紅瓦花盆之外,還有水缸、人物、墨盤等;人物則大多是土地公或是觀世音之類的宗教祭祀人像。

來到苗栗之後的這座四角窯,是蔡川竹親自設計的,請師傅施工,並且自己擔任監工。燒窯的時候,都是由蔡川竹親自燒火、控火。這位台灣陶藝界老前輩除了在釉藥的知識上極力鑽研之外,在火焰的形式和燒窯的技術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和技巧。另外,這座四方窯的窯門壁面設計呈「品」字型,據說除了有加強結構的功能之外,也是蔡川竹注重品德的造型象徵;這種把自己對品行重視,融入到窯爐結構上的設計,是傳統窯爐中很少見的。

松興窯被劃入「高鐵特定區」,很諷刺的是這座具有歷史與文化意義的「四角窯」,已經被徵收,卻被文化局評定為不具保存價值。一年前苗栗文化局有意將「川竹古窯」異地重建,然而窯主特地挖開窯床煙路磚,以表明「窯和建築物不一樣」是沒有辦法拆遷的,現址保護才是尊重文化、省錢有最有文化效益的方案。

資料提供:鄧淑慧


----------------------------------------------------------------------
苗栗的傳統古窯有難,時間已經不多,需要您伸出援手:
連署網址:http://campaign.tw-npo.org/2008122204193100/index.php?serial=2008122204193100


1 則留言:

  1. 請問,
    有看過兩座蛇窯共用一個煙囪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