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0日

為何還要救「古窯」?(鄧淑慧)

有很多人不解,「古窯」已經倒了!不是已經被推倒了嗎,壞掉了!為何還要「搶救」?「窯盟」從古窯倒下去的那天起,開會一致決議;一定要還古窯一個歷史公道;而且,無論花多少時間,一定要把「古窯」蓋回來!讓苗栗人知道,我們是「窯的故鄉」。


近日因為中央大學、公視等媒體一直持續關心這個文化資產浩劫的公共議題,才又有了一些重大的轉跡----包括「文資審議會議有問題!」、「窯址發現*您是我的*字跡」、「粉碎機進行整地工程」;誇張的是,透過媒體我們才知道,文建會已經行文要求苗栗縣政府為拆窯事件道歉,並妥善處理善後。沒想到文化局仍然毫無作為,任由窯址再度遭遇粉碎危機;情急之下發起「搶救古窯遺骸運動」,因此覺得有必要補充以下幾點說明:


(一)不論權力與機械如何強勢,都無法抹滅「古窯」再這塊土地的歷史的事實和文化的價值。引用龍應台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即使是被惡意放火燒成灰燼的遺址,我們都有義務把她蓋回來,讓後代子孫從新認識這些歷史與文化的價值。


(二)台灣的學術界,從來沒有這種傳統「土磚」砌築的「四角窯」的測繪研究(這牽涉到「古窯」有形文化資產以及「用火的智慧與技藝」無形文化資產的建立);特別是她的「地下煙道」到底長什麼樣子?只有以前的拱窯匠師、燒窯師傅才瞭解。如果文建會、文化局可以找出台灣其他地方還有這種「傳統版的四角窯」,如果曾經留下砌築工法的紀錄、如果有許多結構繪圖可以做比較研究;那就沒有「搶救」的必要了。問題是「沒有」;如果這座「川竹古窯」是碩果僅存存,如果她的結構和國外文獻有所差異,那麼在台灣的窯爐演進史上就有相當「重大」的搶救意義。


(三)即使如評委所下的結論「不具稀有性」、「沒有保留價值」;那些手工磚,用當地黏土印製,各式各樣(以初步整理有十七種以上)、各種溫度、各種顏色的「窯磚」,四五十年被火不斷焠煉的老窯磚,她所代表的是某一種時代的斷面(現在沒有再生產了),它的工藝、技術也是值得保留再這塊土地,讓後世欣賞。如果能有人性化的方式處理(不要將她粉碎),將來設計施做成「具有歷史人文的地景、公共藝術」,甚至和極現代的建築設計結合成裝置藝術,都比被「粉碎」還能創造出新的文化生命,甚至創造出新的經濟價值…….。世界各國都已經極力在做這些事了,為甚麼我們常出國考察的官員都不知道要做這些事?


(四)以前民眾不懂得、或不重視文化財,「連夜拆除」私有古蹟建築,就已經夠悲慘、夠無奈了。而今日竟發生政府自己強拆「可能極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的東西」,特意「趕」在文建會出面協商之前「摧毀」, 倘若這樣的「案例」被默認為既定事實,公民的文化權沒有發聲建言的機會,未來台灣的文化資產環境將比以前更加堪憂。因為此例一開,地方政府可以不理文建會對文化資產的努力,也可以將文化資產保護法晾在一邊,只要以經濟開發之名,拆掉所有「身分未定」的文化資產,也不會有事。而且地方文化主管機關不主動作為保護文化資產,也不會有任何懲處的話,各縣市政府往後有樣學樣,拆掉省事,重蓋還有工程經費……..。有創造性的人文思考,要能站在「建設與開發」的前導,才能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這個世界早已不再是以「開發」為前提的經濟趨勢了,創造美好的「人文環境與自然生態」才是政府投資的重點,苗栗縣政府各級官員的文化意識有待加強;公民透過行動表達文化權的意識,也是我們會繼續努力的主要原因。民眾的文化權意識,將會透過這次的行動,達到推廣教育的效果。


(五)這次「搶救古窯遺骸運動」還有一個最終的目的;要讓全民知道,苗栗縣政府動用公權力強制拆窯,是做了「文創」最壞的示範;苗栗原本有機會以「陶窯文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觀光產業,帶動永續發展的陶瓷產業,卻自己切斷自己壯大的根基,這是讓許多人覺得荒謬不解的事,卻是多數民眾不知的事。苗栗縣政府不但把十幾年來文建會等政府各部門所投注在苗栗的陶瓷文化產業----研究、出版、義工培訓、古蹟巡禮、規劃設計案等諸多文化基礎建設,「自廢了武功」,還讓苗栗白白損失成為國際文化觀光重鎮的契機;如果我們再不站出來要求相關失職人員道歉、再不大聲喊出改善惡劣的文化資產環境,如果政府連最後的補救錯施都做不好,有誰能相信馬政府想提倡的「文化創意產業不過又是空泛的政策和浮濫的施政!


此外,本人因參與「搶救古窯行動聯盟」,拆窯第二天開始所屬單位「竹南蛇窯」就連續受到警察、消防、環保各單位的關切。造成同行、朋友、陶藝界人事的「寒蟬效應」,有些人退出行動、有些團體擔心將來經費會出問題、有些好心警告……等白色恐怖後遺症。如果「關心全民共有文化資產議題」,會產生這種「對立」和「秋後算帳」的現象,反而是我們「勇敢站出來」的時刻,我們要讓各級政府官員知道,關心文化資產並不是會阻礙經濟發展,而是要提供「有價值」的文化施政方案,不是要和政府對立,而是要創造三贏。如果今天我們退縮了,造成以後沒有人「敢」關心文化公共議題,將是全民更大損失的開始。有誰會來補償我們一再損失的共有文化資產!我們如何跟後代講述這點歷史與人文的故事?

鄧淑慧寫於2009.02.19

2 則留言:

  1. 趕緊策劃尚存的登窯與八卦窯的保存,莫讓這樣的痛再次發生,一切拜託。

    回覆刪除
  2. 我從小住在磚造的房子裡長大,
    長大之後,也聽過人家說到與製磚和磚窯的許多事,
    那是我們的歷史阿,無可取代的平民生活歷史!
    沒有什麼比我們在這塊土地上如何生活,如何適應,如何成長還重要的歷史,
    那是一切認識的基礎阿!
    曾拜讀過您的大作,得以藉由苗栗古窯的初步一窺,非常感動,
    硬生生就這樣倒了,真是令人痛恨,令人髮指!!!
    誰都沒有權力,誰都不可以擅自傷害我們的歷史阿!那是我們大家的財產阿!!他們怎可鴨霸如斯!!!
    還有好多好多不知道的阿,還有好多好多想要感受的,想要了解的阿,
    除了一定要的文字影像紀錄,
    還幻想著身置那同一個空間,想像前輩們如何工作,磚瓦如何變硬,變成一塊一塊之後如何堆砌出一個擋風避雨保護我們的家,
    如果我們先人的努力全部不重要,那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也會將被我們的後人唾棄,輕易拆毀,
    如果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傾倒毀壞,我們要依靠什麼走下去!!
    您的工作令人激賞,
    所以,
    加油!!為這段無可取代的台灣歷史!!!

    回覆刪除